粉报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极短的根状茎和多数须根。叶多数,形成较密的莲座丛,叶片矩圆状倒卵形、窄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7厘米,宽0.3-4毫米,先端近圆形或钝,基部渐狭窄,边缘具稀疏小牙齿或近全缘,下面被青白色或黄色粉;叶柄甚短或与叶片近等长。
花葶稍纤细,高3-15(30)厘米,无毛,近顶端通常被青白色粉;伞形花序顶生,通常多花;苞片多数,狭披针形或先端渐尖成钻形,长3-8毫米,基部增宽并稍膨大呈浅囊状;花梗长3-15毫米长短不等,花后伸长可达2.5厘米;花萼钟状,长4-6毫米,具5棱,内面通常被粉,分裂达全长的1/3-1/2,裂片卵状矩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带紫黑色,边缘具短腺毛;花冠淡紫红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5-6毫米,冠檐直径8-10毫米,裂片楔状倒卵形,先端2深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花柱长约3毫米;短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上部,花柱长约1.2毫米。
蒴果筒状,长8-7毫米,长于花萼。花期5-6月。
产地生境暖温带植物,生长于潮湿旷地、沟边和林缘,海喜气候温凉、湿润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不耐高温和强烈的 直射阳光,多数亦不耐严寒。一般用作冷温室盆花的报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冻,花期早。而作为露地花坛布置的欧报春花,则适合生长于阴坡或半阴环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该种分布中国吉林长白山地区。生长于低湿草地、沼泽化草甸和沟谷灌丛中。蒙古、苏联和欧洲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种子
播种是培育报春花的技术难点,因为此属种子细小,寿命短,隔年陈种多不发芽或发芽率极低。所以适时采集种子是实现种子繁殖的前提。当年产种子萌发持续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种后7-10天就开始萌发,一般在萌发开始2-3天内进入萌发高峰期。当然,种子萌发的具体情况还要视其种类、播种期而异,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最好,一般7-10天后开始萌发,元旦至春节期间处于盛花期,而且植株营养期长,生长健壮;但如果秋季播种,萌发率较低,且植株矮小,冠径较小,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
种子粒重也会影响报春花种子的萌发情况,重种子萌发率高而且萌发速度快,播种后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叶多,花量大,种子数量多等。该种子是需光性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体内酶系统,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为佳,在直射光下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条件下的发芽率虽比直射光下高,但生长的幼苗全部倒伏。
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国际种子检验室工作手册》介绍,报春花种子萌发适温为15℃-20℃,最高极限温度为25℃。但有研究表明,只要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播种技术,种子萌发的上限温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霉素、ABT生根粉等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可以促进萌发。此外,湿度、培养介质等也是影响报春花属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总之,控制好各种理化因素,掌握好播种技术,是实现植物引种栽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