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化中学现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城厢中路北城街。其前身为私立崇化中学,由1927年近代教育家严修(范孙)先生创办的崇化学会讲习科发展而来,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崇化"二字,是取《汉书·武帝记》元朔五年汉诏"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即提倡和发展地方教育,培养、造就优秀人才。希望通过教育来纯净地方风俗,激励人才辈出。崇化中学以"弘毅"为校训,其意为"胸怀宽广而意志坚强"。1952年12月,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6年学校恢复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名--崇化中学。
崇化,人才辈出之地
崇化中学的前身是由崇化学会创办的私立崇化中学,至今已有近87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崇化学会创办于1927年,"崇化"取自《汉书·武帝记》"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创始人严范孙先生在戊戌维新期间,曾是经济特科取士的首倡者,在1905年的废科举,建学堂的教育体系改革中,他也是中坚力量。他创办南开学校,崇尚新学。鉴于社会上普遍热衷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被忽视,传统文化将出现断层,严范孙先生于1927年创办崇化学会,倡导国学,振兴国粹,将国学与新学两相结合,以期改良社会,促进国民进步。由此可见崇化精神是一种"求实求进"的精神,能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使洋为我所用,新为我所用,以期教育得到发展,民族文化得到振兴。
在崇化的发展历程中,曾多次遇到经费困难,学会的发起人严修(范孙)、华世奎(璧臣)、林兆翰(墨青)、赵元礼(幼梅)等一大批热心公益的社会名流和商人、乡贤、学者倾囊捐助。严华林赵等人为筹措资金到处奔波,更有一批热爱教育的人士义务讲课,崇化学会从不收学员听课费,并对学业有所成绩的学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尽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但在8年抗战期间,崇化学会始终拒领日伪补助,不受日伪指导,不收学生学杂费,办学经费只是靠学会的筹措苦苦支撑。日常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停顿,所聘讲师甘尽义务,数百青年奋发读书,为了保存国粹,维持民族命脉。1947年夏,李琴湘先生和崇化董事会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正式建立崇化中学。正如学校校训"弘毅"之意,弘乃宽广,毅乃坚忍,非此种力量不为功。这体现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
几十年来,崇化中学的各位同仁秉承老校遗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为共同追求目标。长久丰富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温润中和、富有儒家底蕴的教学风范,形成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更涌现出了郭霭春、龚望、温阆仙、王斗瞻、俞品三、蔡美彪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教师。
1952年崇化中学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3年被确立为示范性高中。为发挥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市教委批准,三十一中学于2006年正式恢复其原校名--崇化中学。示范校工程已经竣工,新校舍占地面积409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84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宿舍楼、体育馆、标准400米橡胶跑道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规划班级数为36个,在校生人数为1800人左右。
办学条件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414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776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流的设施,建起包括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网络电视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等五大功能的网络系统。
办学理念多年来,该校党政领导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践行"为幸福的人生奠基,为成功的人生铺路"的办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学习内容上开始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知识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上开始从"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超前跨岗学知识、学本领,提升综合素质转变;学习观念上开始从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思维向倡导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转变,树立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力"的新观念,在不断的终身学习中,培养了自身对知识的积累能力和更新能力。
同时,该校还深化课堂改革,关注学生生活,挖掘科研潜能,在专业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实施科研先导工程,承担了"创新教育、中学生潜能开发和学习指导、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等国家级和市级课题,被授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主体性教育科学探究试验基地、南开教育中心教学研究基地等称号,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学质量,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该校还出版了《学习·探索·研究》、《教师论文选》等共计12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市级三a学校"、"教育教学优秀校"、"全国读书活动传统校"、"天津市百优示范校"、天津市落实《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德育特色校,走出了一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以现代教育贯穿始终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正是该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催开了学生的心灵之花,结成了智慧之果。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丰富了,焕发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有许多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担当重任。涌现出了张安胜、陈一鸣、张虹、齐馨、王胜利、郭志成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已成为该校上下的共识。在采访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同卫同志讲道: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学校要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扩展持续发展的能量。保持师生和学校持续增长的动力,不断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进一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积极行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