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贵妃(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即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清宣宗道光帝的第二位皇后、清文宗咸丰帝的生母,孝和睿皇后的亲侄女。她14岁入宫,蕙质兰心,聪明伶俐。深得道光帝的喜爱。只用了短短的13年,就完成了从身份卑微的"嫔"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的华丽蜕变。
史料记载《清史稿》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女。后事宣宗,册全嫔。累进全贵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文宗生。十三年,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立为皇后。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宣宗亲定谥曰孝全皇后,葬龙泉峪。咸丰初,上谥。光绪间加谥,曰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子一,文宗。女二:一殇,一下嫁德穆楚克扎布。
人物生平全贵妃(即孝全成皇后)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生于名门望族。其曾祖和祖父皆为清朝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著名将领,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在全贵妃很小的时候,颐龄由于工作需要,在全妃还在嗷嗷待哺时,就已经举家迁往鸟语花香的姑苏城。当时,姑苏城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礼仪之乡。那里可谓是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出自那里,如:唐伯虎、祝枝山等、李煜等。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在那里,很重视文化,朗朗读书声在大街小巷随处萦绕耳畔,全贵妃从小就在当地深厚久远的文化历史的熏陶与影响下纤巧聪慧,温柔如水.博览群书,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其中故事耳熟能详。真可谓颐龄的"掌上明珠"了。
按照清代的规定,凡是13--16岁的八旗女子必须参加选秀。全贵妃当时正处在豆蔻年华--14岁。这一年的选秀,她必须参加。就这样,她怀着一颗对偌大紫禁城的好奇之心,踏进了后宫,与成千上万的女子站在了道光帝的面前。可是她是那么地出众啊!虽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算是花容月貌了。这使得她像一朵奇葩,在众多胭脂俗粉中脱颖而出,被38岁的道光帝一举选中。通过几番愉快的对话,道光帝认为她是一个,才、智、貌样样俱全的女子。赐徽号为"全"被封为"嫔"于是,她就顺利地当上了全嫔。与她同行的秀女既羡慕,又嫉妒。
对于其他妃嫔来说"嫔"也许是一生的终点站、一生的归宿。而对于全贵妃来说,"嫔"不过是旅途中暂住的酒店、上升时进步的阶梯而已。果不其然,道光三年二月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昔日的"全嫔"正式被封为"全妃"。与道光帝感情极好,他们花前月下,笑语盈盈,吟诗作对,滔滔不绝。
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1825年4月8日)寅时,全妃生下了皇三女。宫中称之为"三公主"。道光帝仍然大喜,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道圣旨。内容是封全妃为全贵妃。全贵妃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道光六年四月初六(1826年5月12日)酉时,全贵妃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四女(后封寿安固伦公主)。宫中称为"四公主"。仍然是女儿,可道光帝却没有表现出愁眉紧锁,垂头丧气的作态。而是喜气洋洋的,对全妃更好了。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丑时,全贵妃生下儿子皇四子奕詝,也是道光帝当时实际的长子(皇长子已于当年四月二十一日去世),即后来的咸丰帝,母以子贵,地位日隆。
当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833年9月28日)道光帝以孝和皇太后的名义晋升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代行皇后权力),实为后宫之主。
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1834年11月18日),道光帝命大学士长龄为正使,署(代理)礼部尚书奕颢为副使,持节赍册、宝(指皇后之玉玺),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这样,钮祜禄氏成为道光帝的第三位嫡妻和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2月13日)丑时,皇后突然仙逝。这成了道光心中永远的痛。他慎重地为皇后选择了谥号。经过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累次上谥,谥号全称为: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