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道中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丁宁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我知老意仁,缓缓驱仆夫。
窃问老何族?云是奕世儒。
自从大朝来,所习亮匪初。
民人籍征戍,悉为弓矢徒。
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
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
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
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
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
踌蹰向苍天,何时更得苏?
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1.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端、河南省北端一带。
2.古帝都:冀州为古九州之一。据《禹贡》载,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杀蚩尤后为诸侯尊为天子,"邑于涿鹿之阿",涿鹿亦属古冀州地域,故称为古帝都。
3.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山川、地理交通、物产等情况。
4.村坞:山间的村,句意谓以前繁华的城市如今像零落萧条的山间村落。
5.载涂:充满路途。
6.从簿:草木从生的地方。
7.襦(rú):短衣,组袄。
8.盱(xū)衡:扬眉张目。盱,睁开眼睛向上看。衡,眉毛以上。
9.冻凌:冰。
10.醪(láo):浊酒。酤:通"沽",买酒。
11.垆(lú):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12.裾(jū):衣服的前后部分。
13.驱仆夫:遣走仆人,以便与老人知心细谈。
14.奕世儒:累世相继的读书人。奕,累,重。
15.大朝:指元朝。
16.亮:同"谅",确实,诚信。
17.籍:登记在簿册上。老百姓都被征去当兵。
18.骨髓余:入骨髓有余,言痛苦之深。
19.踌蹰(chóu chú):止足不行的样子。
20.苏(sū):病体康复称"苏",这里的复原的意思。
创作背景诗人于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曾北游燕京,诗或作于此时。王冕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曾替人牧牛,后虽成通儒,又因弃绝仕途,浪迹江湖,因而能更多接触下层社会,对元末政权的残暴统治给社会和老百姓带来的不幸和灾难也有更深切的体会。冀州为古九州之一,地处中原,原本繁华,但经连年战乱和元蒙贵族的残暴统治,早已繁华尽去,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游经此地,感慨今昔之比,不禁满怀激愤,遂成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