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张金昌,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唐县人,1959年1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核心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委。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1月分配到勘探所钻机三室从事科研工作。1987年7月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
1987年6月---1991年12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张金昌
1992年1月---1994年8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
1992年12月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1994年9月---1995年9月到美国进修学习。
1995年10月---2000年3月在勘探所设备工程室从事科研工作。
1996年7月--2000年3 月任研究室主任(正处级),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2000年4月至2009年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副司局级)、党委委员,分管所科研管理工作。
2001年12月被评聘为探矿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年1月---2005年12月任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1月起任第八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2003年7月起任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5月---2006年7月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第七期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
2006年8月起任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及重大项目评审专家。
2006年12月被廊坊市委、市政府聘为廊坊市第三届专家咨询服务委员会委员。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党委委员。
2010年12月至今,任勘探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研究员张金昌,甘肃天水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先后出版《财务分析与决策》、《现代企业经营理财》、《企业经济学》(合著)、《21世纪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变革》(合著)、《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打造国际竞争力》、《财务分析学教程》等专著。主持"加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研究"、"21世纪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变革展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00多篇,其中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香港,《中国评论》杂志,2000年6期)、"中国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Ma. USA VOL. 53,2000 No.4〉、"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USA-China Economics Review,2002.vol.2, New york,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4期)等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主持开发了《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2001)、《中国建设银行财务顾问专家系统》(2008)、《财务危机预警系统》(2006)、《中国农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系统》(2009)等软件。
198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6-1993年在首都钢铁公司从事企业管理专业工作,期间考入南开大学研究生班并派往法国尼斯大学深造,获得法国DESS-CAAE学位。1993年回国到社科院从事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与社会保障问题。2001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2009在美国布鲁克大学以研究教授级访问学者名义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大学教授张金昌,男,1964年4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部研究员、意大利科学院膜技术研究所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石油化工、反应与分离、化学和生物催化
主讲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化工分离过程、新型功能材料与应用、催化原理等。
主要业绩:在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化学-膜耦合法废水处理、环境友好催化剂的研制、清洁能源、酶固定化手性化合物拆分、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负责了国家"863"、国际合作项目、中石油和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 和EI各收录30多篇。
代表性成果:
1. Effect Investigation of ZnO Additive on Mn-Fe/γ-Al2O3 Sorbents for Hot Gas Desulfuriza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3, 44(3):357-367.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2. Characterization of Alumina-supported Ni and Ni-Pd Catalysts for Partial Oxidation and Steam Reforming of Hydrocarbon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3, 243 (2): 251-259.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3.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in Hydrogen-rich over Platinum-gold Supported on Zinc Oxid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Fuel Cell.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3, 44 (11): 1805-1815.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4.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artial Oxidation and Steam Reforming of n-Octane over Alumina-supported Ni and Ni-Pd Catalysts.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3, 81(2): 307-311.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5. A Study on Regeneration of Mn-Fe-Zn-O Supported upon γ-Al2O3 Sorbents for Hot Gas Desulfurization.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 84 (1): 217-227.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6. Kinetics of Benzene Alkylation with 1-Dodecene over a Supported Tungstophosphoric Acid Catalyst.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3, 249 (1): 27-34. (第一作者、SCI)
7. Characterization and Kinetic Investigation of Tungstophosphoric Supported on SiO2 for Alkylation of Benzene with 1-Dodecen to Synthesize Linear Alkylbenzene.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03, 198 (1-2): 359-367.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8. Investigation on Deep gasoline Desulfurization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5, 46: 1-9.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dsorption of NO and SO2 on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Sorbent from Flue Gase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5,46: 2173-2184. (第三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0. Feasibility Investigation of Refin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Combination of PACs and Coagulant with Ultrafiltration. Desalination, 2005,174 (3): 247-256. (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1. Adsorption Removal of Phenol from Water and Simultaneous Regeneration by Using Catalytic Oxidation Metho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5, 22 (5): 608-614. (第二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2. Hydrogen Production on Ni-Pd-Ce/γ-Al2O3 Catalyst by Partial Oxidation and Steam Reforming of Hydrocarbon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Fuel Cells. Fuel, 2005, 84: 1926-1932. (第二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3. A Method of Removal of Trac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stewater by Ultrasonic Enhancement on Adsorption. Desalination, 2005, 186: 89-96. (第四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4. A Novel Hybrid Process, Enhanced by Ultrasonication, for Xylan Extraction from Corncobs and Hydrolysis of Xylan to Xylose by Xylanase.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 77: 140-145. (第二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5.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in Hydrogen-rich Mixtures and Kinetics Investigation on Platinum-gold Supported on Zinc Oxide Catalyst.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6, 155: 440-446. (第三作者、通讯联系人、SCI)
16. Study of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Naproxen Acid and Ester through a Multiphase Enzyme-loaded Membrane System.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76: 59–67. (第二作者、SCI)
17. Hybrid Technologies of Chemical and Membrane Methods Applied in the Antibio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Desalination, 2006, 194: 101-107. (第一作者、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