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
周、秦时,夜郎国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漏江县,隶牂牁郡。汉元封(前110年)至东汉末(220年),漏江县、贲古县。蜀汉(221年)至魏景元(260年),为贲古县,隶兴古郡。晋泰始至太元(265~376年),漏江县,改隶建宁郡,贲古县地。南朝(420~589年):宋,漏江县。南齐,漏江县,改隶建平郡。梁(陈同),乌蛮,阿外格。隋(581~618年),暴蛮。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西平州。贞观八年(634年),盘水县。唐天宝至会昌(742~841年)、五代(907~960年),于矢部地。南宋咸淳六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于矢万户府;宋景炎元年、元至正十三年(1276年),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改为普安府,随置普安卫,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南卫(卫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兴、新城二所隶安南卫(新兴所即今普安县城)。二十五年(1392年),迁安南卫治尾洒堡(今晴隆县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安南卫新兴所隶贵州布政使司;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新兴所随安南卫改隶安顺府。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普安县,自此起县名始定;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县治由新城所迁至新兴所(今普安县城),同时割安南卫的兴仁、兴让二里及阿计、安逸二营隶普安县;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南笼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普安县新城巡检司,改新城为新城镇;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名为兴义府,普安县隶兴义府,三年(1798年)置县丞于新城,知县与县丞分疆而治。
行政区划全县辖2个街道、8个镇、2个乡:盘水街道、南湖街道、龙吟镇、江西坡镇、地瓜镇、青山镇、楼下镇、兴中镇、新店镇、罗汉镇、白沙乡、高棉乡。县政府驻盘水街道普安西街。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普安县位于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普安县城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乌蒙山脉横穿县境,中部地势高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县特区,北与水城特区、六枝特区相邻。县城盘水街道,人民政府驻西街12号,电话区号0859,邮政编码561500,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城区110千米。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6.55千米,总面积142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18.51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占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