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这座依水而生的江南水乡,正以 “绿色低碳、生态循环” 为引领,描绘着新时代环境卫生治理的蓝图。《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的出台,不仅是对千年运河文明的传承,更是对 “秀外慧中” 城市气质的重塑。通过全域统筹、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嘉兴正将环境卫生治理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规划筑基:绘制全域治理新图景
(一)战略定位与目标导向
规划以 “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为定位,提出至 2035 年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100%、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智慧环卫覆盖率 100% 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体系既呼应 “无废城市” 建设要求,又紧扣嘉兴 “水乡绿城” 的生态基底,通过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化协同,推动固废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防控转型。
(二)空间布局与设施网络
规划构建 “市级统筹、区县协同、镇村联动” 的三级设施体系:市区形成以中型综合转运站为主、小型转运站为辅的收运网络,配套建设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日处理易腐垃圾 500 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年处理能力 916.3 万吨)等重大设施;县域层面,嘉善、海宁等地依托多网融合项目,实现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的集中分拣与协同处置。至 2035 年,全市将形成 “1 小时环卫应急响应圈”,确保极端情况下垃圾处置不断链。
二、攻坚突破:破解城乡治理痛点
(一)农村环境全域提升
针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治理难点,嘉兴创新 “数字赋能 + 制度创新” 双轮驱动模式:南湖区开发 “浙农码” 平台,通过 “一图一码一指数” 实现农户垃圾分类三色动态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参与率超 95%;秀洲区新塍镇推行 “碳积分制”,将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碳账户,潘家浜村试点后,农村生活垃圾减量率达 20%。
(二)建筑垃圾闭环管理
依托《嘉兴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嘉兴建立 “源头申报 — 运输监管 — 末端利用” 全链条机制:建设单位需将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列入工程概算,施工单位须编制处理方案并报备;运输环节通过 “智安净土” 平台实现车辆轨迹实时追踪,违规倾倒行为下降 70%;资源化利用方面,市铁投集团探索焚烧灰渣用于铁路路基填筑,年消纳固废超 10 万吨。
三、科技赋能:重塑环卫治理范式
(一)智慧环卫场景落地
嘉兴打造 “1+3+N” 智慧环卫体系:“1” 个市级大数据平台整合垃圾分类、车辆调度、设施运维等 12 类数据;“3” 大应用场景覆盖前端(智能分类亭)、中端(无人驾驶清扫车)、后端(焚烧厂智能管控);“N” 个特色模块如 “嘉家收” 再生资源回收 APP,实现废旧衣物、电子废弃物的 “线上下单、线下回收”,年回收量突破 5 万吨。
(二)前沿技术创新应用
在秀洲区王店镇,多网融合项目引入 AI 分拣机器人,可识别 20 余种可回收物,分拣效率提升 3 倍;南湖新区试点 “光伏 + 储能” 环卫驿站,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超 10 万度,满足驿站用电需求的同时,多余电量并入电网。更值得关注的是,嘉兴在全国率先实现环卫公厕 “一张网” 管理,428 座公厕接入智能除臭、人流量监测系统,群众满意度达 98%。
四、长效保障: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政策法规刚性约束
除《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外,嘉兴出台《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明确道路清扫 “双五双十” 质量要求(路面垃圾滞留时间≤5 分钟、垃圾落地≤5 处 / 公里),并将环卫作业纳入 “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与财政补助直接挂钩。2023 年,市区财政投入 6844 万元用于环卫运维,较 2020 年增长 40%。
(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
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 + 市场主体培育” 模式,嘉兴吸引万物云城、玉禾田等企业参与环卫一体化运营。在秀洲区洪合镇,“政企村” 三方共建垃圾分类体验馆,村民可通过旧物置换、手工制作等活动提升环保意识;在市区,“禾城驿・温暖嘉” 驿站整合环卫休息、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功能,年服务市民超百万人次。
五、未来展望:书写水乡治理新篇
(一)低碳转型深化
规划提出 “零碳环卫” 发展路径:至 2030 年,全市环卫车辆新能源化率达 100%,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同步配套光伏发电系统;秀洲区绿能环保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易腐垃圾 “厌氧发酵 — 沼气发电 — 有机肥生产” 全链条零碳循环,年减排二氧化碳 15 万吨。
(二)城乡品质跃升
结合 “运河文化带” 建设,嘉兴将环卫设施与文旅景观深度融合:市区西南生活垃圾中转站采用 “工业风 + 江南元素” 设计,屋顶绿化覆盖率达 60%,成为市民打卡新地标;桐乡乌镇试点 “水上环卫”,摇橹船搭载智能垃圾收集装置,既维护河道清洁,又形成 “人在画中游” 的独特风景线。
结语
从运河畔的摇橹清淤到数字化的智慧环卫,嘉兴的环境卫生治理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通过 “规划引领、科技赋能、全民共治”,这座江南古城正将 “垃圾围城” 的挑战转化为 “无废城市” 的机遇,让每一处街角的洁净、每一条河道的清澈,都成为 “最江南” 城市气质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全面投运、碳普惠机制深化推广,嘉兴将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环境卫生治理新路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