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吕徵墓
墓主吕徵,《金史》失载。据表文知吕徵字良弼,世居燕地,号称豪族,娶赵氏,生二子。吕徵一生曾从军戍守镇阳,刘予主政开封,被延为上宾。金太宗皇子原工宗本留守京都时,吕徵也在其门下。金世宗大定初年,国库匮乏,吕徵曾捐钱千万,为自己和儿子谋取爵位。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六日病逝,享年58岁,由此吕徵当生于辽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年)。墓表篆题人蔡珪,字正甫,丞相蔡松年之子,金天德三年(1151年)进士,知识渊博,通古文,历任编类官、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大定十四年(1174年)在山东潍州任上病逝。蔡珪遗墨传世不多,篆书尤为罕见,此表虽只4字,也称珍贵。撰书表文的任询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金史》有传。任询字君谟,号南麓先生,金易州军市人(今河北易县),正隆二年(1157年)进士,大定七年(1167年)书墓表时,任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64岁退休,家藏书画数百轴,日夕展玩,70而卒。其书法造诣颇深,《金史》称"当时第一"。吕君墓表共864字,为其楷书力作,用笔源于颜真卿。
介绍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辽金石刻展区藏有一通立于大定七年六月二十一日的金代墓表。该表为四方柱形,带有雕为两层实为一体的正方形基座,表顶贯以重檐?顶盖石两方。基座边长85厘米,高30厘米;表身边长56厘米,高205厘米。表身四面满镌楷书,共刻31行,满行27字。表首正面篆刻"吕君墓表"四字,蔡珪篆书,任询撰文并书丹,刻工宫伯元。该表1991年出土于丰台区石榴庄凉水河南岸,赵福生先生在《书法丛刊》1992年第四期发表了墓表拓片并介绍了其书法价值。范军女士在《北京文博》2000年第一期《金代碑刻叙录》中曾将本表收入目录中。墓表篆题人蔡珪,字正甫,丞相蔡松年之子,金天德三年(1151年)进士,知识渊博,通古文,历任编类官、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大定十四年(1174年)在山东潍州任上病逝。蔡珪遗墨传世不多,篆书尤为罕见,此表虽只4字,也称珍贵。撰书表文的任询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金史》有传。任询字君谟,号南麓先生,金易州军市人(今河北易县),正隆二年(1157年)进士,大定七年(1167年)书墓表时,任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64岁退休,家藏书画数百轴,日夕展玩,70而卒。其书法造诣颇深,《金史》
发现情况1991年底,在金中都南城垣护城河岸(今凉水河)距现地表2米至4米的淤沙层中,发现了一座金大定七年(1167年)的墓表。墓表为汉白玉质地,由底座、表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通高265厘米。底座为凸字形方座,边长85厘米、高24厘米;表身呈方柱形,边长56厘米、高109厘米;顶盖刻成四阿重檐,每层檐各用一块石料雕成,分别高22厘米,上檐边长77厘米,下檐边长90厘米。表身四面镌刻楷书表文,每面8行,漫行27字,首题篆书"吕君墓表",下刻"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户部员外郎蔡珪篆"、"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任询撰并书"两行字。墓主吕徵,《金史》失载。据表文知吕徵字良弼,世居燕地,号称豪族,娶赵氏,生二子。
任询真迹
吕徵一生曾从军戍守镇阳,刘予主政开封,被延为上宾。金太宗皇子原工宗本留守京都时,吕徵也在其门下。金世宗大定初年,国库匮乏,吕徵曾捐钱千万,为自己和儿子谋取爵位。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六日病逝,享年58岁,由此吕徵当生于辽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年)。墓表篆题人蔡珪,字正甫,丞相蔡松年之子,金天德三年(1151年)进士,知识渊博,通古文,历任编类官、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大定十四年(1174年)在山东潍州任上病逝。蔡珪遗墨传世不多,篆书尤为罕见,此表虽只4字,也称珍贵。
撰书表文的任询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金史》有传。任询字君谟,号南麓先生,金易州军市人(今河北易县),正隆二年(1157年)进士,大定七年(1167年)书墓表时,任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64岁退休,家藏书画数百轴,日夕展玩,70而卒。其书法造诣颇深,《金史》称"当时第一"。吕君墓表共864字,为其楷书力作,用笔源于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