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饶平北部地区(地理位置上与福建的平和县、诏安县、广东的大埔县接壤,属两省四县的交界地带),属于黄冈河流域上游地带。周边是盆地地形,长期以茶业、农业和陶瓷业为主。人口25万以上,分布于上饶(已经与上善镇合并)镇、饶洋镇、新丰(已经与九村镇合并)镇、建饶镇以及东山镇(北部)、渔村镇。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都从事经商行业。经济上主要还是依赖于在外收入以及本身的陶瓷、茶叶、水果等行业。自从进入21世纪,当地才渐渐出现了外来人口的涌入,加速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历史来源由于战乱以及人口膨胀原因,其祖先先后从梅州大埔,梅县;龙岩永定,宁化,上杭,长汀;漳州诏安,平和等地进入饶北盆地。另外也有部分从江西,福建建阳,漳浦等地进入饶北地区。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即使拥有较为开阔的盆地和丘陵地带,却也使得当地人口也不得不陆续向潮汕和台湾乃至海外地区迁移。所以自古以来,在饶平北部的居民都不得不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
在明朝中期就爆发了著名的张琏农民起义,攻占粤闽赣三省边界七十余城,最后被残酷镇压,至今在上饶上善的柏嵩乡仍有其政权遗址。之后,张琏带领余众逃亡东南亚,在爪哇地区建立了三佛齐王国。饶北的客家人和其他潮汕人闽南人也都依附于他。
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上饶茂芝则是此地区的红色革命政权中心,其赤卫队长期与国民党政府进行游击战争,1928年的茂芝保卫战是其最高峰,在同一时期,朱德主持召开的南昌起义军全德军事会议也是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并由此开赴井冈山。史称"茂芝会议"。
传统特色因为饶平北部地形与梅州等客家地区因为大山的阻塞,造成长期以来与客家大本营在联系上断层,而又与潮汕人相互通融。所以在语言、习俗、价值观上并不与梅州一带很吻合,而是与福建、潮汕一带相接近;同时由于与潮汕人长期接触而有了很浓的潮汕味道,例如这里也吃潮汕卤味、潮汕小菜、潮汕萝卜干(俗称菜头),语言略带有一点潮汕味道,但基本上属于客家方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