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方向盘成为 “选配” 部件,当 3000T 算力的 AI 大脑完成无保护左转,当云端模型工厂以 5 天一次的速度迭代算法 —— 小鹏汽车 2026 年 Robotaxi 量产计划的逐步落地,不仅是中国车企在 L4 级自动驾驶领域的首次量产突破,更以 “全栈自研 + 前装量产” 的技术路线,向华为 ADS、百度 Apollo 把持的智能出行市场发起冲击。这款搭载 720 亿参数基座模型的自动驾驶车型,正试图重新定义未来出行的技术标准与商业逻辑。
一、技术内核:720 亿参数模型撑起的量产根基
小鹏 Robotaxi 的量产突破,源于底层技术架构的系统性革新,从算力基座到算法逻辑构建起全链条优势。
“超大规模基座模型的认知革命”。区别于传统自动驾驶的 “规则驱动”,小鹏采用 720 亿参数的 “世界基座模型” 作为 AI 大脑,参数量达到主流 VLA 模型的 35 倍。该模型具备长思维链推理能力,能像人类一样处理 “训练数据中未见过的长尾问题”—— 在广州暴雨天气的实测中,其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推理,成功预判横穿马路的行人,较传统视觉方案响应速度提升 0.8 秒。更关键的是,这一模型可泛化至 AI 机器人、飞行汽车等终端,形成技术协同效应。
“全冗余硬件的安全兜底”。量产版 Robotaxi 基于 Ultra 车型打造,配备 Orin 与图灵芯片组合,算力达到 3000T 级别,核心零部件均采用安全备份设计。这种 “算力冗余 + 硬件冗余” 的双重保障,使其在极端场景下的事故率较人类驾驶低 6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对比百度 Apollo 的后装改造方案,小鹏前装量产车型的硬件集成度提升 40%,维护成本降低 35%。
二、量产落地:从云端工厂到城市试点的闭环
小鹏通过构建 “技术研发 — 数据迭代 — 场景落地” 的完整闭环,破解了 Robotaxi “量产即闲置” 的行业困局。
“云端模型工厂的效率革命”。为支撑基座模型迭代,小鹏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算力储备达 10EFLOPS,集群运行效率常年保持 90% 以上。这套从预训练到车端部署的全链路生产系统,将算法迭代周期压缩至平均 5 天一次 —— 第七届进博会展示的智能避障技术,仅用 3 个月就完成从实验室到试运营车辆的落地,较行业常规速度缩短近半年。目前其训练数据量已达 2000 万视频 clips,2025 年将增至 2 亿 clips,形成数据驱动的进化飞轮。
“城市试点的场景渗透”。小鹏计划 2026 年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启动 Robotaxi 试运营,首批部署规模达 1000 辆。不同于华为 ADS 聚焦高端市场的策略,小鹏采用 “量产车型与 Robotaxi 技术同源” 的路线 ——Ultra 车型与 Robotaxi 共享 70% 的软件架构,仅通过硬件冗余和云端介入权限区分,既降低研发成本,又能通过乘用车积累的海量数据反哺 Robotaxi 算法。在广州大学城的封闭测试中,其单车日均接单量达 18 次,接管率低至 0.08 次 / 千公里。
三、市场博弈:智能出行赛道的差异化突围
在华为、百度等玩家主导的 Robotaxi 市场,小鹏以 “量产优先 + 生态开放” 的策略开辟新路径。
“成本与体验的平衡术”。华为 ADS 3.0 虽在重庆 8D 立交桥场景表现出色,但依托鸿蒙智行联盟锁定 3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单车智驾成本超 2 万元。小鹏则通过前装量产摊薄成本,预计 Robotaxi 的智驾系统成本可控制在 1.2 万元以内,对应出行定价有望降至每公里 1.8 元,接近传统网约车价格。这种 “普惠化路线” 已吸引滴滴等出行平台的合作意向,计划联合打造规模化运营车队。
“数据主权的开放生态”。Momenta 以 “保留车企数据主权” 的开放模式占据第三方供应商榜首,但缺乏自有量产载体。小鹏则走出 “自研 + 开放” 的中间路线:向合作伙伴开放基座模型的 API 接口,同时通过自有车队掌控核心场景数据。例如其与广汽合作开发的定制版 Robotaxi,既融入广汽的制造优势,又通过数据共享加速算法迭代,这种模式已吸引丰田等国际车企的技术合作洽谈。
四、行业意义:中国智驾的量产话语权争夺
小鹏 Robotaxi 的量产突破,不仅是单一企业的技术里程碑,更推动中国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中抢占主导权。
“打破技术代差的量产宣言”。此前全球 Robotaxi 市场由 Waymo、 Cruise 等外资企业主导,但均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前装量产。小鹏通过 720 亿参数模型与前装冗余硬件的组合,首次实现 L4 级技术的规模化落地,使中国在自动驾驶量产领域与美国的差距从 2 年缩短至半年。其验证的 “规模法则在自动驾驶领域生效” 的结论,更填补了行业理论空白。
“重构出行产业价值分配”。传统出行市场中,司机劳务成本占比超 60%,而 Robotaxi 可将这一比例降至 15% 以下。小鹏测算,当车队规模达 1 万辆时,单城年营收可达 8 亿元,投资回报周期缩至 4 年。这种盈利模型的跑通,将吸引更多资本涌入智能出行领域,推动行业从 “技术竞赛” 转向 “运营竞赛”。
“倒逼政策标准完善”。随着量产车型即将上路,小鹏联合交通运输部开展 “Robotaxi 安全运营标准” 研究,其提出的 “数据脱敏与安全共享” 方案已被纳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这种 “技术实践推动政策完善” 的模式,为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提供了 “中国样本”。
从万卡智算集群的算力轰鸣到广州街头的自动驾驶测试,小鹏 Robotaxi 的量产突破已不是技术概念的展示,而是智能出行时代的开篇。当 720 亿参数的 AI 大脑学会理解城市脉搏,当 3000T 算力的硬件筑牢安全底线,当 5 天一次的迭代加速技术进化,这款量产车型正以算力加冕的姿态,推动中国从 “智驾技术大国” 迈向 “出行产业强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小鹏的破局不仅是企业的胜利,更是中国智造在全球舞台的实力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