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浮小麦
界: 植物界浮小麦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c
亚纲: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 莎草目Cyperales
科: 禾本科Gramineae
种: 浮小麦
植物介绍形态特征
小麦,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用价值浮小麦【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2]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附方】
①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② 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