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图的绘制依据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形象生动具体,反映的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明确,所以它具有多方面的功用。它不仅可以作为地学著述中的插图,以补充文字的不足,也可以作为野外笔记的一种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犹如身临其境,而用连续图解的形式来佐证作者的某些设想,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块状图历来为地学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貌学两方面:在地质学上,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如表明褶曲,断裂等构造形迹,揭示矿床的成因,空间分布与规模大小;说明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与储存条件等等。在地貌学上,表明各种地貌的形态,发生,发展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等,而这方面的表现手法,往往又与地景素描密切有关。可以认为,凡是地球内外营力所形成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规律几乎都可以用块状图的形式具体而生动地加以表现。
图块及其建立绘制块状图,首先应当将制图区域原图(如地形图)改绘成图块的形式,才能进行以后各项绘制步骤,最终绘成理想的块状图。因此,图块的建立是绘制块状图的基础。图块如何建立才合乎理想,要从以下三个因素来考虑。
一、作图法的选择 块状图有多种形状:四边形,矩形,多边形等,以及由这几种形状引伸、演变的其他形式。究竟采取什么形式为好,取决于制图区域的形状和范围,但不论什么形状,绘制块状图时都应该以透视作图法为准绳,绘出来的块状图才能形态逼真,生动自然。否则,任意绘制,不遵循一定的章法,不仅外观不美,而且在内容的表达上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绘制块状图时,必须先确定采用哪一种透视作图法,以便定出视点的位置、视点和画面的距离,以及视线的方向,而后再将制图区域按需要绘制成适当形状和大小的图块。绘制块状图时,可以应用下列二则透视作图法,一种是平行透视法,根据这个原理绘制决状图颇为方便。另一种是成角透视法。图块不平行画面,而是它的两个侧面都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这叫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在平行透视中,图块是与画面垂直的,它的直线向主点集中,而在成角透视中,图块两个侧面的线条则向左右两个消失点集中。
二、图块方位的选择 图块呈什么方位放置,要由制图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某个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既有高耸的山岭,又有深邃的河谷,还有起伏不定的丘陵,要把它们层次分明地表现在块状图上,首先考虑的应是图块放置的方位,也就是说,从哪个方向来看,才能最佳地表现它们的全貌,如果方位不当,视线被地势较高的部分挡住,那就不能全面地看到其他地貌要素。因此,图块方位的确定,要根据整个地势的斜面来判断,最好让这个斜面的大部分面向读者,这样,从山顶到河谷,都可以看清楚,便于表现。
三、图块倾角的大小 图块倾角的大小与视点的位置有关,视点高低不同,图块所呈的倾角也不相同。因此,在绘制块状图时,应当考虑到不是任何俯角都能将原图鸟瞰成较好的图块。实践表明,只有采取较大角度俯瞰时或者角度前顿时,才能绘制成较为理想的图块。
绘制方法如何设计和绘制块状图,有多种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