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辐射耦合是指雷电电磁脉冲能量以电磁场形式耦合到接收器具体有空间电磁波至接收天线的耦合、空间电磁波对电缆的耦合、电缆对电缆的耦合等
文献来源
2、辐射耦合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辐射将干扰传递给受扰设备的途径,辐射耦合的基础是"场",它与传导干扰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导线器件作为传输通道的干扰,而后者是以自由空间传播的一种电磁波干扰
文献来源
3、通过构件H接受E的辐射(以上两种情况都称为辐射耦合).敏感设备及和儿是通过与E的共用电路接受E的干扰能量(电导性耦合)
电磁场的产生电场(E场)产生于两个具有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电场的单位为V/m,电场强度正比于导体之间的电压,反比于两导体间的距离。
磁场(H场)产生于载流导体的周围,磁场的单位为A/m,磁场正比于电流,反比于离开导体的距离。
当交变电压通过网络导体产生交变电流时,产生电磁(EM)波,E场和H场互为正交,同时传播。传播速度由媒介决定;在自由空间等于光速 3×108m/s。在靠近辐射源时,电磁场的几何分布和强度由干扰源特性决定,仅在远处是正交的电磁场。如图11所示。
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称为波阻抗(图12)。对于任何已知电磁波,波阻抗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参数,因为它决定了耦合效率,也决定了导体的屏蔽效能。对于远场,d>λ/2π,电磁波称为平面波,平面波的阻抗是恒定的,等于自由空间的阻抗:Z0=120π=377Ω
在近场,d<λ/2π,波阻抗由辐射源特性决定。小电流、高压电辐射体(例如棒)主要产生高阻抗的电场,而大电流、低电压辐射体(例如环)主要产生低阻抗磁场。如果辐射体阻抗正好约377Ω,那么实际在近场就能产生平面波,这取决于辐射体形状。
λ/2π附近的区域,或近似六分之一波长的区域,是处于近场和远场之间的传输区域。平面波总是假设是在远场,当分别考虑电场或磁场波时,则假设是在近场。
耦合方式差模、共模和天线模辐射场耦合是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在骚扰的发射和入侵耦合方面都起作用。